老师兔子好软水好多|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欧美日韩中字一区|JLZZJLZZJLZ亚洲日本

歡迎光臨徐州文化館官方網站

文化資訊

文化徐州|《光明日報》頭條聚焦國潮漢風·文化驛站!

發布日期:2024-08-21   瀏覽次數:

微信圖片_20240823151224.jpg


8月18日

《光明日報》四版頭條刊發文章

《展繡花功夫護古城文脈》

大篇幅介紹了

位于倒馬井街區的

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


微信圖片_20240823151229.jpg


  國潮漢風·文化驛站


  為加快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更多群眾家門口“小而美”的公共文化空間,推動優質文化資源下沉基層,2023年,徐州文化館創新公共文化空間,打造了“國潮漢風·文化驛站”,被評為“江蘇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間”。


微信圖片_20240823151232.jpg


微信圖片_20240823151235.jpg


  國潮漢風·文化驛站以倒馬井歷史文化街區為依托,立足資源稟賦,形成“講倒馬井故事傳說”“國潮漢風大講堂”“中國傳統民俗活動”“非遺體驗”“戲劇曲藝小劇場”“新時代文化展廳”六大文明實踐平臺,以“小陣地”撬動文明“大能量”,進一步以文化人、成風化俗。非遺公益體驗課、“徐州好腔調·戲劇曲藝名家名段欣賞”公益演出等,每期邀請到非遺傳承人及戲曲名家授課、獻藝,場場爆滿。


未命名-1.jpg



  歷史文化遺產延續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根脈,既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又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讓百姓在生活中觸摸歷史。


  走進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炎炎暑日帶來的燥氣便立即消解。300平方米的文化驛站內干凈素雅、琴聲繞梁,各類非遺作品引人注目。


微信圖片_20240823151250.jpg


  剪紙、香包、磁盤畫等藝術品以及附近居民自發送來的陶油燈、老懷表、銅帳鉤等老物件將驛站裝點得格外有文氣。





  不遠處,來自徐州文化館志愿者團隊的戲曲演員正精心上妝,為上臺做最后的準備。小小的舞臺前,已經有幾十位居民安靜地坐著等待。


未命名-2.jpg


  “這里每周三都會有‘徐州好腔調’非遺戲曲展演,柳琴戲、梆子戲、徐州嗩吶,都是我們愛聽的,演員們的水平都很高。這里的老物件看著親切,來到這里,心就靜下來了。”家住附近的張阿姨笑著說。


  “身處市井深巷,更要服務群眾文化生活,留住鄉音鄉愁。”徐州文化館館長楊孝軍介紹,通過與社區街道及社會各方力量的共建,如今的小驛站已成為文化惠民的大舞臺。


微信圖片_20240823151318.jpg


如今

歷史文化正在以更接地氣的方式

悄然融入群眾生活

走進群眾“心里”

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


  綜合|光明日報

  圖源|孫博宇張瑾徐州文化館

  一審|梁瑋鋼

  二審|楊波

  三審|張慧

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