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兔子好软水好多|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欧美日韩中字一区|JLZZJLZZJLZ亚洲日本

歡迎光臨徐州文化館官方網站

文化資訊

今日三八婦女 | 匠心承非遺,盡展巾幗芳華

發布日期:2024-03-08   瀏覽次數:

今日3月8日

祝各位女性

三八婦女節快樂!


640 (4).jpg


三八婦女節由來


  三八婦女節又被稱為國際婦女節。1917年3月8號,俄國的婦女們受到了布爾什維克的影響和號召,舉行了維權示威游行。1921年的9月,第二屆國際共產主義婦女代表大會在莫斯科舉行,在這次會議上把每年的3月8號定位“國際婦女節”,從此以后婦女們就有了自己的節日。


  而在我國1924年3月8號這天,在何香凝女士的號召下,在當時的廣州舉行了第一次紀念“三八”婦女節的活動。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政府規定了每年的3月8號為“婦女節”,在1977年聯合國大會上正式把每年的3月8號定位“聯合國婦女權益日和國際和平日”。


女性迸發的

巾幗力量令人由衷欽佩

她們在各自的領域

綻放著耀眼的光芒


在徐州的非遺領域

同樣不乏默默堅守的她們

將細心耐心巧心慧心匠心

融成一顆初心


王桂英

代表性項目徐州剪紙(國家級)


640 (5).jpg


  王桂英,民間工藝美術家,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


  王桂英從小在父親留下的木雕圖案和母親留下的繡品中對剪紙產生了濃厚興趣。王桂英的剪紙有別于傳統剪紙技藝,作品淳樸豪放,視野開闊,自成一家。


640 (6).jpg


  其作品是原生態的,鄉野的,也是現代的。她的創作源于對事物的潛察默記,從來不打底子,“閉目如在眼前,出手如在剪下”。代表作有《洗床單》《農村生活剪紙》《春耕秋收》等。


640 (7).jpg


  為了弘揚剪紙藝術,王桂英招收了于敏等徒弟,并主動與當地中心小學聯系,給剪紙興趣班的孩子們義務上課。


蔣云霞

代表性項目徐州梆子(國家級)


640 (8).jpg


  蔣云霞,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梆子代表性傳承人,是徐州梆子蔣門第六代傳承人。自幼隨父親蔣天玉學藝,她不僅繼承了“蔣門”梆子的傳統,還吸取兄弟劇種和民間曲調的營養,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


  她的唱腔以雄健、剛烈為主、高亢、激越,同時也不乏清爽、溫柔之韻味。表演注重人物,追求程式美,但又貼近生活、真實可信。蔣云霞在劇目中主要擔任旦角、青衣等行當,主演劇目百余出,代表劇目有《刀劈楊藩》《穆桂英掛帥》《燕王征北》等。


640 (9).jpg


  蔣云霞傾心培養的杜慶英作為蔣門的第七代傳承人,已經快速成長起來并成為國家二級演員。


燕凌

代表性項目徐州梆子(國家級)


640 (10).jpg


  燕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梆子代表性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燕凌出生于梨園世家,戲路寬、文武昆亂不擋,多行當兼收并蓄,現為徐州梆子劇種的領軍人。代表劇目有《華山情仇》《秦雪梅》《楊門女將》《三斷胭脂案》《紅樓夢》《又一村》《桃花莊》《母親》等三十余部,成功塑造出三圣母、沉香、秦雪梅、穆桂英、吳南岱、賈寶玉、李玉琴、雷玉影、李秋榮等諸多古裝戲及現代戲的人物形象。


640 (11).jpg


  曾榮獲第十八屆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文化部全國梆子劇種匯演“優秀表演獎”;全國梆子劇種聲腔展演“優秀表演獎”;第二屆中國豫劇節“優秀表演獎”;第四屆江蘇省“文華獎”;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優秀表演獎”;江蘇省首屆青年戲劇節“最佳表演獎”;江蘇省首屆文化藝術“茉莉花獎”;江蘇省第三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唱腔設計獎”;江蘇省第五屆戲劇節“優秀表演獎”、“唱腔設計獎”;江蘇省“五一工程獎”;江蘇省新創劇目評比展演“優秀表演獎”;成功舉辦的《燕凌—徐州梆子戲大型交響樂演唱會》曾出訪奧地利、德國、日本、新加坡等地,受到國外友人的贊譽。


張巧玲

代表性項目徐州琴書(國家級)


640 (12).jpg


  張巧玲,國家一級演員,江蘇省曲協副主席,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徐州琴書代表性傳承人。省委宣傳部、省文聯“名師帶徒計劃”首批、第二批名師,“大運河江蘇流域戲曲文化傳承與創新工程”首批專家。


  張巧玲1977年師從于魏云彩先生。40多年表演、傳承生涯,形成了聲音圓潤、表演真切、形象生動的個人風格,為當代徐州琴書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有《水漫金山》《游西湖》《一個女人三個娘》《虞姬賦》等。


640 (13).jpg


  原創作品相繼獲全國、省創作、表演一等獎。原創曲目《有情有義徐州人》被收入“中國文化遺產搶救叢書”。多年來致力于對傳承人的培養,促進形成了徐州琴書全國、省、市傳承人三級梯隊格局。多年來,在江蘇師范大學等高校作為特聘教授,為選修課學生講授徐州琴書。培養少兒演員已數次走進中央電視臺。


王曉紅

代表性項目柳琴戲(國家級)


640 (14).jpg


  王曉紅,1974年出生于梨園世家。國家一級演員,第二十二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640 (15).jpg


  濃郁的家庭戲曲氛圍的熏陶,使王曉紅從小就對江蘇柳琴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4歲時便跟母親學習唱戲,并從此走上表演藝術道路,扎下了深厚的藝術根基。


井秋紅

代表性項目徐州香包(國家級)


640 (16).jpg


  井秋紅,徐州香包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會員。十四歲開始跟母親曹鳳英學習刺繡和曹氏香包制作工藝,現為徐州曹氏香包有限公司經理兼管香包制作過程工藝管理。


640 (17).jpg


  井秋紅作為曹氏香包第三代傳承人,在繼承傳統工藝基礎上,不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制作工藝,并打破了家庭傳承的模式,積極帶徒授藝,傳承、發展徐州香包工藝。井秋紅在面向社會招收學員的同時,還和當地的高校建立了聯系,在礦業大學、徐州工程學院相繼開設了關于徐州香包工藝的課程,她的香包傳習所成為蘇州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州師范大學等高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實驗基地之一。


劉印玲

代表性項目邳州紙塑獅子頭(國家級)


640 (18).jpg


  劉印玲,1956年出生,江蘇省邳州市人,徐州市國家級非遺項目邳州紙塑獅子頭代表性傳承人。


  劉印玲1980年出嫁后跟公婆學習紙塑獅子頭制作技藝。40多年來,她不僅能熟練的掌握邳州紙塑獅子頭的制作,更不拘泥于父輩的一家祖傳技藝,遍訪邳州民間扎塑藝人和民間繪畫及其它門類的民間藝人,吸取眾家技藝之長,在繼承傳統技藝的基礎上,不斷地總結研究,更新材料創新品種,擴大邳州紙塑獅子頭的使用范圍。


640 (19).jpg


  2016年劉印玲制作的邳州紙塑獅子頭在徐州市首屆婦女手工文化創意大賽中獲三等獎。2019年在邳州市文化建設工作中獲“優秀非遺傳承人”。2021年10月受邀參加迪科世博會“江蘇周”非遺文化展演活動,為傳播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作出了積極貢獻。2021年11月被評為徐州市鄉土人才助理鄉鎮振興技藝師資格。2022年被邳州市官湖鎮中心小學聘為鄉村少年宮校外輔導教師。


黃小玲

徐州墜子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省級)


640 (20).jpg


  黃小玲自幼隨父母學唱墜子,后拜張門第十八代藝人張永祥為師,憑著其對豐縣墜子藝術的滿腔熱忱和對墜子表演技藝的不懈追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出風格和表演特色。


  黃小玲唱腔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既質樸、典雅又高亢激昂。主要代表曲目有《呼延慶打擂》、《金鞭記》、《兵困天官府》、《呼楊合兵》、《咱和災區心連心》、《鬧瓜園》、《敵后武工隊》等。


640 (21).jpg

  黃小玲被評為江蘇省“百千萬工程”優秀文藝骨干,《新華日報》、《徐州日報》、《豐縣報》等多家媒體對黃小玲作過專題報道,被豐縣縣委宣傳部、縣文體局、縣文明辦授予首批“德藝雙馨民間藝術家”稱號,被沛縣文體局、豐縣文明辦、順河鎮政府、豐縣廣場文化活動老觀眾等贈錦旗盛贊“曲苑新秀、德藝雙馨”、“曲盡其妙、藝傳其神”、“譽滿城鄉”、“藝壓群芳、譽滿鳳城”。



女性的美,

在歲月的洗禮中,熠熠生輝。

擁有智慧,擁有韻味,擁有勇氣。

愿你以素心,伴晨昏相依,過四季皆喜!



  資料/圖源:徐州文化館提供

  設計:傅可涵

  編輯:梁瑋鋼


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