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兔子好软水好多|大又大粗又爽又黄少妇毛片|欧美日韩中字一区|JLZZJLZZJLZ亚洲日本

歡迎光臨徐州文化館官方網站

文化資訊

文化徐州 | 龍年說龍,走近漢畫像石中的龍

發布日期:2024-02-08   瀏覽次數:

  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動物,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徐州漢畫像石中有許多龍的圖像,有的作為升仙乘駕的神物,如祝融乘兩龍、顓頊乘龍至四海、黃帝乘龍升天;有的代表祥瑞,以示吉祥如意;有的作為祈雨、求雨的神靈虹龍,給人們帶來風調雨順;有的作為四靈神獸的青龍,驅邪除惡;還有的作為皇權的代表與象征。


值中國農歷龍年到來之際,

一起走近

徐州漢畫像石中的龍圖像。


640.jpg

楊孝軍,徐州文化館館長,研究館員,江蘇師范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


  01 龍,升仙乘駕的神物


  仰韶文化時期的河南濮陽西水坡45號墓中,有一組由蚌殼組成的乘龍升天圖。在這幅圖案里,在蚌殼組成的龍背上,坐著一個人。這一圖案反映了古人的升仙思想,是傳說中“黃帝乘龍而升天”“顓頊乘龍而至四海”的藝術化表達。


640 (1).jpg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淺浮雕。兩面刻畫:一面刻青龍,鱗紋致密,龍爪三趾,彎曲銳利;另一面刻白虎。青龍、白虎是漢代的方位神,是為吉祥的象征)


  司馬遷《史記·封禪書》借齊國術士公孫卿之口,講述了黃帝乘龍升天的神話傳說:“黃帝采首山銅,鑄鼎于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髯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后宮從上者七十馀人,龍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胡髯號,故后世因名其處曰鼎湖,其弓曰烏號。”


  在徐州漢畫像石中有許多乘龍升仙的圖像,如徐州銅山呂梁伊莊出土的羽人馭龍圖,圖中刻羽人駕馭二龍,龍昂首飛揚,騰云駕霧,龍作飛騰狀。整個形象逍遙飄逸,遨游于天地之間,反映了秦漢時期馭龍升仙的思想。


  又如銅山洪樓漢墓出土的導引升仙圖,畫面右邊刻兩架云車,分別為魚、龍所拉,左下方有雨師布雨、雷公布雷,還有仙人騎白象、風神致風。這幅畫面表現的是墓主人在方士的導引下,在眾神靈的簇擁護衛下,浩浩蕩蕩飛升天國的情景。


640 (2).jpg


  (魚車出巡圖,邳州占城鎮出土。畫面橫向分三格:中間一格刻兩道龍形彩虹,彩虹下為三魚駕車,車輿上前面為馭者,后面為河伯,車輪為蛇身;左右兩格菱形方框內刻蓮花,框外刻有四魚)


  正如莊子在《逍遙游》里描繪的,古時的人們把龍作為登天成仙的工具,來引導死者的靈魂登入天堂。


  02 龍,祥瑞美好的神靈


  龍能飛行,擅變化,會呼風喚雨,與鳳凰、麒麟等皆為中國神話中的祥瑞。


  銅山散存的漢畫像石青龍鳳鳥圖,畫面左刻長尾下拖青龍,右刻有長尾大冠、昂首挺立的鳳鳥。古人認為,鳳鳥和青龍同在一起,見則天下安寧,體現生命的再生和永生,達到辟除不祥、富貴大昌的吉祥祈盼。


640 (3).jpg


  (青龍鳳鳥圖,銅山散存。淺浮雕。墓門門扉。畫面左刻青龍,其尾下拖;右刻展翅欲飛的鳳鳥,長尾大冠,昂首挺立。右上角為人首蛇軀圖像)


  賈汪地區出土的龍鳳呈祥圖,畫面中間刻一擎天柱,左面刻一對鳳鳥交頸,右面刻一對青龍嬉戲。


640 (4).jpg


  另外,睢寧九女墩漢墓出土的二龍穿璧圖,也是祥瑞的象征。畫面為二龍穿五璧,兩條龍的身軀纏繞在一起,首尾相銜。


640 (5).jpg


  (騎龍渡海圖,徐州銅山大彭鎮散存。淺浮雕。畫面分為兩層,上層為十字穿環,下層為五條龍翻騰,龍的下面有洶涌的波浪,有二人騎龍渡海。上、左、右均飾幔紋)


  邳州占城龐口村漢墓出土的周公輔成王圖,畫面屋頂上方刻二龍穿三璧;還有漢畫像石二龍交纏、龍虎斗等畫面,身體相盤交錯,以示陰陽調和。


  03 龍,風調雨順的使者


  中國古人以龍祈雨,以求風調雨順。在商代甲骨文中,“虹”字很像一條拱起身軀的雙首龍,龍形彩虹兩首垂地掛在天空。民間也有“虹乃飲水于河之龍”的說法,人們相信彩虹的頂端有雨師在播雨放電。


  《禮儀》中有“土龍致雨”的記載,“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又《鳳麟龜龍考釋》云:“應龍即土龍,為雨神。”


640 (6).jpg


  (羽人馭龍圖,徐州銅山呂梁伊莊出土。淺浮雕。祠堂頂蓋石刻,屋面上刻屋脊瓦壟,背面刻畫。畫面為羽人馭龍。中間一格刻羽人駕馭二龍,龍作飛騰狀。圖像反映了秦漢時期馭龍升仙的思想)


  在徐州漢畫像石中出現的拱形“雙首龍”形象,是雨神虹龍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邳州占城鎮出土的魚車出巡圖,畫面中間一格刻兩道龍形彩虹,彩虹下為三魚駕車,車輿前面為馭者,后面為河伯,車輪為蛇身,左右兩格菱形方框內刻的蓮花,框外刻有四魚。


640 (7).jpg


  銅山呂梁出土的導引升仙圖,畫面右側刻四輛仙車,分別為魚、龍、雁、鹿所拉,左側有龍形彩虹、風神、雷公、騎鹿、人魚等眾神靈,兩邊對稱刻伏羲、女媧。


  04 龍,以正四方的神獸


  在漢畫像石墓中,經常在不同的方位刻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布在東、西、南、北的不同方向,被漢代人視為四靈。漢代人推崇四靈,認為龍能保佑墓主的靈魂平安到達天國。在古人看來,鬼能害人,甲骨文有“貞祖辛祟我”“貞妣己祟帚好子”的記載,說明當時有鬼魂作祟害人的觀念。


640 (8).jpg


  (青龍玄武圖縱72厘米、橫28厘米、厚17厘米。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淺浮雕。殘缺。畫面下方刻一青龍,上為玄武。玄武為龜蛇合體,其位在北方,黑色;龍則集多種動物的特長為一體,位在東方,青色)


  為保護墓主人的安寧免受惡鬼的侵襲,人們常把四神形象刻在墓室中,起到吉祥和避邪的作用。


  睢寧九女墩漢墓出土的青龍圖,畫面中刻一青龍,龍顏猙獰,額頭生角,鱗紋致密,畫面為龍頭的正面像,龍髯龍須雕刻精細,在墓室中有驅邪辟鬼之意。


640 (9).jpg


  徐州漢畫像石青龍白虎圖和青龍玄武圖,同樣起到這種作用。青龍白虎圖兩面刻畫,一面刻青龍,鱗紋致密,龍爪三趾,彎曲銳利;另一面刻白虎。青龍玄武圖,畫面下方刻一青龍,上為玄武。


  05 龍,君權神授的象征


  漢代,龍受到當時最高統治者的愛戴以及重視,成為皇權的象征。將龍視作皇權的代表與象征,漢高祖劉邦是這種思想的代表者。


  《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是“龍種”,其母親遇神龍而懷孕生劉邦。《漢書·高帝紀》記載,“母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父太公往視,則見交龍于上。已而有娠,遂產高祖。”


640 (10).jpg


  徐州賈汪區出土的泗水撈鼎圖,刻畫了龍咬斷鼎繩時的緊張場面。龍把系鼎之繩咬斷,使鼎沉沒,表明龍將會使秦失去鼎(王權),劉邦化身泗水中的龍,說明龍不僅可以使秦失去王權,更能夠從秦的手中奪得王權。


  龍是中華文化中的重要符號,人們通過對龍的崇拜,來實現自己的愿望,形成了兩漢時期盛行的祥瑞災異思想的主要內容。


在我國幾千年的發展過程中,

龍的形象深入人心,

龍文化成為一種文化的沉淀,

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的光彩。


  來源:徐州雜記

  作者:楊孝軍

  編輯:梁瑋鋼


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官方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