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熱線
0516-82635900
發布日期:2024-01-26 瀏覽次數:次
學唱柳琴戲、拓印中國龍、近距離觀看傳統民間工藝品,1月25日下午,位于倒馬井街區的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里熱鬧非凡。
由徐州市臺辦組織的“‘非’揚青春夢‘遺’覽兩漢風徐臺青年非遺文化體驗活動”一行20余名師生在此度過了難忘時光。
在倒馬井牌坊前下車步行至文化驛站,來訪者對這里原汁原味的居民小區充滿了好奇。走進新近開放的國潮漢風文化驛站,徐州文化館主持人米文向大家介紹了驛站的功能和展品。
在徐州方言網紅打卡墻前,來賓對“鍋屋”“辦肆”等表示好奇,聽了主持人的介紹后,紛紛學說“辦肆”。
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也是中國非遺徐州體驗館,泥玩具、真棒香包、紙塑獅子頭、徐州泥塑烙烙饃,這里陳列的數十件徐州非遺工藝品,體現了徐州南秀北雄的地方特色。
“石榴花開紅似火……”在學唱傳統戲曲體驗中,江蘇柳琴戲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姬光榮先是表演了《喝面葉》中的經典唱段,然后教大家唱這第一句,以及打花舌、轉手絹、用手袖表達偷看、撒嬌、生氣、下雨等動作,將現場氣氛感拉滿。
農歷龍年將近,徐州文化館為大家準備了制作龍剪紙和漢畫龍拓片的材料。徐州剪紙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孟皎耐心教授大家運用剪刀,馬天真指導一旁的拓片體驗組以漢畫中的龍形象為模板拍拓不止。
據悉,以非遺體驗為目的的這批研學游客,在三天的徐州游中參觀了徐州博物館、游覽了回龍窩等歷史街區,在賈汪區汴塘煎餅坊體驗制作并品嘗,在馬莊村體驗非遺文化香包制作,游覽了景色秀美的潘安水鎮,還到云龍區青創產業園區進行了高科技的VR體驗。
在此行的最后一站國潮漢風文化驛站,研學團團長、臺灣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王珍一博士表示:“我們是第一次來到徐州,雖然徐州的氣溫非常低,但是徐州人的熱情融化了我們,讓我們有了回到家的感覺,希望以后有機會能夠再帶學生來,感受這里的文明與發展。”
“臺灣青年在驛站的活動,契合了我們打造居民游客共享文化驛站的目的。”徐州文化館館長楊孝軍表示,“徐州文化館國潮漢風文化驛站通過近一個月的運營,讓文化服務深入市民居住區,通過豐富的活動提升文化惠民,從而實現文化和旅游的高度融合。”
記者:張瑾
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編輯:梁瑋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