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俠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跟隨母親金秀蘭學習素火腿的制作技藝。 1972年,王愛俠分配到徐州市賈汪副食品加工廠從事豆制品生產工作,為王愛俠傳承和研究素火腿傳統制作技藝和現代化生產相結合提供了舞臺。此后先后完成了《素火腿制造質量手冊》、《素火腿關鍵工序控制規范》等文獻資料,為素火腿制造技藝的傳承發展做出了積...
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指導,“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及新華報業傳媒集團主辦,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中國江蘇網承辦的“學習強國”江蘇學習平臺線下活動——“學習打卡我來了”,在徐州博物館舉辦。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委書記、局長崔鋒,中國江蘇網副總編輯翟慎良,徐州市第六巡回指導組組長趙軍,全國時代楷模、...
楊鳳岐1985年師從徐州烹飪泰斗胡德榮先生為師,專門學習把子肉制作技藝。1989年,楊風岐開了把子肉館,以制作、銷售把子肉為生,此后不斷完善技藝和改進配方。其制作的把子肉很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并在1999年徐州市首屆名小吃評比中,被認定為特色小吃。...
邢東然跟隨父親邢漢順學習香油制作技藝,至今已有三十多年。邢東然對香油制作過程中,烘炒芝麻環節中溫度的控制恰到火候;在兌水的過程中開水的比例掌握精準。上述精湛的技藝使香油在加工過程中,不僅使保留了芝麻中特殊的香味,保證了香油中的營養成分,還有效清除了原有香油中的多種對人體有害物質,使制成的香油長期保鮮...
夏明娥自11歲起即跟隨母親張明云學習蒲扇編織,至今已有五十余年的編織經驗。夏明娥技藝非常嫻熟,可以編織出手掌形、桃形、圓形和只有巴掌大小的袖珍型等不同形狀的蒲扇,其中編織的懷中抱子扇最具特色和觀賞性,近年來,夏明娥苦心專研技藝,研究出在扇柄上編織出字樣的絕活。...
孟憲洪1965年進入徐州樂器廠后,跟王惠然老師學習柳琴的演奏,逐步掌握了柳琴的演奏技巧及對柳琴音質、音域、音準和手感的要求。隨后又跟黃龍、張淑云師傅學習柳琴的制作技術。通過專研將三弦24品的柳琴發展為四弦29品,使柳琴的音域由三個八度擴展為四個八度,同時在《中國樂器簡訊》上發表了《半導體四弦柳琴》的文章。...
錢峰1988年拜徐州烹飪泰斗、彭祖烹飪傳人胡德榮先生為師,此后一直致力于“彭祖菜點”的挖掘和開發,并撰寫有關彭祖飲食文化的研究文章10多篇。多次參與徐州各種宴席的研發和制作,如“道家太極宴”、“東坡草堂宴”、“彭祖養生宴”、“高祖宴”、“金瓶梅宴席”等,為弘揚徐州彭祖烹飪術做出突出的貢獻。...
王德正自幼隨父學習田派二洪拳,技藝頗深,精通二洪拳各種拳法套路及刀槍劍棍等器械,擅長虎頭雙溝、盤龍棍法、拾捌笏等稀有兵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起,王德正先后在周邊縣、市(區)開場授徒,門下授業弟子千余名,為鄉梓和周邊省市培養了一大批武術人才,強身健體的同時,普及了中華武術的精髓和內涵。...
陳永年6歲時跟母親學剪花,在母親言傳身教的基礎上,不但學習傳統剪紙藝術,并且獨自創立了徐州漢畫剪紙手法。剪紙技藝借鑒了漢畫石刻技法,形成了其獨特風格,作品細膩而粗獷,給人一種石刻視覺感受。代表作品屢獲國內外大獎,多幅作品被國內外博物館、展覽館及收藏愛好者收藏。...
為了使全體黨員更加精準的把握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內容,切實以教育為帶動,高質量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根據徐州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黨委的工作安排,11月15日下午,徐州文化館承辦的“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徐州市文廣旅系統主題教育文藝演出,在館四樓綜合廳舉辦。市巡回組領導及文廣旅局領導一行觀看了演出。...